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驰而不息纠治顽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斯英 郑涵 通讯员 潘攀 张奎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纪委监委强化运用信息化技术,通过“线上筛查+线下核验”比对公车信息,深挖彻查“四风”问题线索。图为近日,该区纪委监委在交警大队收集排查违规使用公车相关问题线索。 刘璐 摄
山东省济宁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公务餐”改革,全面取消市域范围内公务接待用餐,推动公务接待“由公函吃桌餐”变为“自行扫码用餐”,助推公务接待廉洁规范。图为近日,该市任城区区直机关工作人员在李营街道机关餐厅自行扫码付费用餐。 韩励励 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纪委监委对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四风”问题,坚持查缘由、查性质、查关系网、查资金流“四查清”,揪住细节“线头”,深挖细查背后的腐败利益链条。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召开案情分析会。 贾振华 摄
编者按:
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新时代新征程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深刻把握作风问题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顽固性反复性特点,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以“经久发力”换来清风扑面。
吉林长春——
聚焦“常”字做文章
“这几个单位的公务用车近期加油费用偏高,今天我们来调取一下行驶轨迹。”
“区里单位的公务用车,为什么假期期间定位是其他县里?”
近期,吉林省长春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来到市交巡警支队,调取公务用车行驶轨迹相关信息并进行比对,着力发现违规使用公车问题。
长春市纪委监委联合相关部门近期成立检查组,开展“四风”问题监督检查。“既往检查中我们发现,节假日是‘四风’问题易发频发的节点。”长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市纪委监委紧盯“节日病”特别是隐形变异现象,加强监督检查,借助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加油卡管理系统、税控发票系统,查找蛛丝马迹。
据了解,此次监督检查共发现违规使用公务用车、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问题线索39个。长春市纪委监委正组织力量逐个开展核查。
长春市纪委监委充分把握“四风”问题发生的地域性、节点性规律强化日常监督检查。该市纪委监委归纳梳理15类100项常见违规违纪情形,制定负面清单。建立“定期通报+集中通报”相结合工作机制,每月公布全市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同时,在重要节点,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集中性通报曝光。
“农安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蔡光违规收受礼品、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违规借用管理服务对象车辆等问题”“九台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原副主任任俊违规收受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旅游活动安排等问题”……近日,长春市纪委监委通报了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对24批次、74起典型案件通报曝光,持续释放一抓到底、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长春市纪委监委强化责任落实,系统梳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被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全面掌握不同行业系统作风建设中的廉洁风险点,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作为监督谈话、调研监督等重点内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开展调研谈话1400余人次,提出整改建议1200余条,督促党员干部切实抓好本部门本单位的作风建设。
短评丨以常抓严管纠歪风
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在常抓不懈上下功夫,既紧盯重要节点,也强化日常监督,经常性分析研判,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实践证明,一次查,是动作;常态查,就是震慑。监督的发条越拧越紧,“四风”问题钻空子就越来越难。只有防止和克服“紧一阵松一阵”的思想,方能让清风常在、扑面而来。
山东济宁——
给公务接待立规矩
“嘀、嘀……”
日前,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李营街道机关食堂,区工信局的詹睿和同事熟练地掏出手机,扫了扫墙上贴着的“公务餐”二维码,每人付了8块钱,麻利地取餐就餐。
“以前外出调研,吃饭是个‘麻烦事’,少不得迎来送往。现在只要严格按制度执行,扫一扫码,方便得很!不用担心超标,也少了人情负担。”詹睿端着餐盘,对这样“轻装上阵”的变化挺满意。
这一幕,是济宁市推行“公务餐”改革后,机关工作人员下基层的日常场景。为推动作风建设抓常抓长、管出实效,今年4月起,济宁市召开“公务餐”改革工作会议,在全市推出了这项改革:党员干部在本地进行一般性公务活动,不再凭公函让地方接待,而是统一到定点食堂,自己扫码付钱吃饭。
“我们此前在日常监督中发现,无公函接待、一张公函多次接待、‘吃虚假公函’、超标准超范围接待等‘舌尖上的歪风’时有发生,不仅加重基层负担,更容易滋生腐败。”济宁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纠治“四风”顽疾,不仅紧盯个案查处,也坚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
除“公务餐”改革外,济宁市纪检监察机关还进行了其他有益探索。为纠治“车轮上的歪风”,济宁市纪委监委联合市机关事务中心打造“公车智能监管平台”,将全市公务用车纳入平台管理,通过定位设备实时采集车辆位置等基本数据,利用“电子围栏”功能实现对公车偏离任务区域、超时滞留等情形的动态监测。
针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不正之风,济宁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委统战部共同制定《济宁市政商交往“三张清单”》,以“正面清单”激励担当作为、“负面清单”划清纪律红线、“引导清单”明晰企业责任,进一步厘清政商交往边界、规范政商交往行为,使党员干部在与企业家打交道过程中既大胆履职、为企业排忧解难,又时刻警醒、守牢纪律底线。
有了制度,还要执行好。为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该市纪委监委把“公务餐”改革、公务用车管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执行情况纳入市县巡察、重要节点察访和日常监督的重点,采取线上比对与线下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织密纠治“四风”的监督网。
综合施治之下,成效渐显。以“公务餐”改革为例,扫码用餐如今在济宁已成为常态,陪餐人数、陪餐时间大幅减少,党员干部得以从繁琐接待中解脱出来。根据济宁市调查问卷显示,改革后镇街干部认为接待压力减轻了,县直干部认为就餐更加方便,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迎来送往,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
短评丨向制度建设要长效
时有发生的“舌尖上的歪风”,干部群众深恶痛绝。济宁市纪检监察机关的措施在于:“严禁”的同时建“真章”。用制度规矩将“扫码就餐”设定为绕不开的必经程序,用技术手段将后台数据与公车轨迹、支付信息实时联网比对。效果也是立竿见影:超90%的干部点赞,就餐时间压缩2/3……数据背后,是制度的护航。当“扫码就餐”取代觥筹交错,当公车定位消除“车轮歪风”,当“三公”经费晒在阳光下,规矩比面子重要的理念,就能渐渐深入人心。
广西桂林——
抓住细节“线头”斩断“围猎”链条
“区基建公司那个马部长,工作日中午经常让工程老板在单位旁的店里请客!”
今年春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叠彩区纪委监委接到一份群众举报。
“线索指向明确,又涉及‘四风’问题,必须深挖细查!”叠彩区纪委监委当即行动,调监控、翻流水,比对饭局日期与招标时点。
经调查,一顿顿宴请的背后,是马某某权力寻租的局:他以项目招标评委职务之便,在饭桌上透露信息,助特定公司中标,并收受贿赂。最终,马某某被严肃处理。
“不正之风通常是腐败滋生蔓延的前奏,而腐败往往是‘四风’从量变转为质变的结果。”桂林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许多干部并非一步走向深渊,而是从一顿饭局、一个礼品、一次红包开始失守,最终被不法商人的‘人情陷阱’拖下泥潭。”
聚焦这些看似细节的作风问题信号,桂林市纪委监委坚持风腐同查同治,制定了诸多措施。一方面,对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作风问题,必查清缘由、性质、关系网和资金流向,揪出背后腐败链条;另一方面,在每起腐败案件审查中,必深挖违规吃喝、违规收礼等作风“病灶”,查清双方交往细节。
今年4月,桂林市永福县纪委监委在对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某某审查调查过程中,深挖其作风“病灶”,发现其曾多次接受私营企业主刘某某安排的宴请,收受刘某某赠送的高档白酒等“节礼”。王某某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日前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面对风腐交织问题,桂林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从小事小节抓起、从具体问题管起,综合运用谈话函询、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等方式,让干部重视、警醒、知止。
“我不该认为收红包是小问题,久而久之,必然因‘小’失‘大’。感谢组织及时提醒,今后我一定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今年10月,桂林市象山区纪委监委驻区政府办纪检监察组对综合监督单位一名干部收受管理服务对象过节红包问题进行批评教育,该名干部作出深刻检讨并主动向区纪委监委上交违纪红包。
桂林市纪委监委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围绕第一种形态运用情形、运用规则、实施程序等方面作出规范,对存在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纪律等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或轻微违纪问题的,及时谈话提醒,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同时,聚焦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突出问题,桂林市纪委监委出台工作措施,要求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元旦、春节、中秋等关键节点,严查“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级”“电子红包”“快递送礼”等问题。
从一桌宴请查起,朝一饼茶叶深挖,对一张发票紧盯……今年以来,桂林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这种细节“线头”,循线深挖,严肃处理党员干部78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7人。
短评丨于细微之处见真章
从借用饭局进行权力寻租,到由“口腹之欲”滑向贪腐深渊,桂林查处的案例清晰地揭示了一个道理:作风问题无小事,吃喝享乐、收礼请托,往往就是滑向腐败深渊的第一步。实践反复证明,加强作风建设要在“毫末”之处下功夫。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监督的“探头”对准每一次看似不起眼的饭局、每一份被看作“小节”的礼品,及时提醒和纠正干部的“小毛病”,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防止在人情“围猎”中越走越偏、越偏越远。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法制舆论监督网
执行总编:曹锦宝
COPYRIGHT @ 2019 WWW.FZYL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舆论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廉政系列片《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 2023021963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374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