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漳州市纪委监委紧盯物业侵占业主公共收益等问题,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开展实地监督检查。图为近日,该市平和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小溪镇某小区物业查看公共收益台账。 陈阳红 摄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系统性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指导各地选择民生痛点难点因地制宜开展整治,让群众可感可及。福建省漳州市纪委监委把整治物业公司侵占业主公共收益问题作为“点题整治”重要内容,通过构建闭环监督模式、厘清收支边界、建立专户管理与定期公示机制,有效堵塞制度漏洞,推动公共收益阳光运行,切实守护群众利益。
群众点题:小区公共收益,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现在我们小区的公共收益情况,不仅公示栏里有,物业平台上也会‘晒账’,每一笔收支都列得明明白白。有疑问反映上去,物业很快就回复了。”11月初,福建省漳州市纪委监委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赴龙文区步文街道某小区回访时,一位业主对整治成效表示满意。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漳州市纪委监委连续多年的持续推动。此前,不少业主反映,小区广告、停车位等公共区域收益来源多样,却从未见过物业公开账目。市纪委监委进一步了解发现,多数业主对公共收益的涵盖范围、收支规则、归属管理等核心信息一无所知,“糊涂账”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漳州市纪委监委连续多年将整治物业公司侵占业主公共收益、收入及分配不公开等问题纳入年度“点题整治”项目,遵循“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总体思路推进整治。早在2021年,就根据省纪委监委部署,公开征集整治内容,针对业主集中反映的问题,监督推动市城市管理局、发改委、公安局、民政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整治方案,重点解决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侵占公共收益等问题。
整治启动后,首要任务是摸清物业小区公共收益底数。面对小区数量多、物业收费时间跨度大、项目繁杂等现实困难,如何精准发现问题、理清收益账目?
作为主城区之一的龙文区率先开展探索:区纪委监委参照巡察工作方法,指导区城管执法局聘请2家会计师事务所,对2019年以来7类公共收益项目进行专业审计,覆盖37家物业服务企业、69个物业项目。整治小组在70天内全面核查了相关合同、账目、台账及公示情况,清理未收费广告位1000余处、收回开发商占用公共用房4处,涉及公共收益金额1405万余元,确保问题排查到位、不留死角。
堵塞漏洞:公共收益专账专用,定期公开收支
为持续推动整治走深走实,漳州市纪委监委多次组织召开联席会,共同分析研判问题,与职能部门建立双向信息反馈与快速处置机制,确保公共收益“颗粒归仓”。市纪委监委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靠前监督,会同市城市管理局,抽调业务骨干深入一线调研督导,对个别县区在整治工作中重视不够、推进不力等6个方面问题,督促主管部门通报、整改,进一步压实属地主体责任。针对发现的东山县某物业负责人拒不退还侵占的公共收益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成功追回资金19.24万元,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整治的决心与力度。
追回资金只是第一步,从源头解决“糊涂账”问题,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市纪委监委一方面,深化运用“室组”“组局”联动机制,针对物业服务企业侵占公共收益、收支不公开等问题,开展下沉监督与线索摸排;另一方面,强化“室组+部门”联动机制,通过“每周一题”机制开展会商,定期评估整治进展,梳理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对策。
经多方研判,设立专项账户成为解决根本问题的突破口。市纪委监委督促职能部门加强监督,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建立专项账户归口管理,定期公开收支情况。同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汇总形成“问题(整改)清单、制度清单、成果清单”三张清单,以制度建设巩固整治成效。
在市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下,市城市管理局以编制《漳州市精细化城市管理规范》为契机,单列“物业管理”科目,将公开小区公共收益收支作为硬性要求,实现常态化管理。龙文区通过“智慧物业服务管理平台”提供网上查询、电子留痕等功能,提升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平和县纪委监委以强化跟踪问效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督促县城管执法局组建物业整治工作组、强化部门协作、建立“一小区一档案”,精准破解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公共收益监管不规范等长期困扰基层的治理难题。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排查物业服务企业348家、小区654个,责令整改企业176家。”市纪委监委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表示,在主城区芗城区,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均开设了公共收益专户,实行专户存储、季度公示,让“阳光账”照进每一个小区。
长效保障:建立监督闭环,厘定支出边界
随着整治工作持续深入,旧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谁来用、如何用、边界如何划”等新诉求愈发突出。“支出账含糊不清”“花钱不征求业主意见”等问题成为群众新的关注点。
今年以来,漳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紧盯物业服务领域新老问题,以“找源头、抓根本、固制度”为目标,持续巩固提升整治成效。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共收益支出不规范”问题,市纪委监委会同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商会,聚焦小区公共财产、财务收支、服务事项等业主关切分析研判,找准问题症结。
市城市管理局主动扛起行业主管责任,联合市物业管理协会调研物业运营实际、梳理高频问题,牵头建立“三清单一指南”机制,即:《物业小区公共财产清单》《物业小区财务收支清单》《物业小区服务事项清单》和《住宅小区工作指南》,进一步规范运行流程,为物业服务企业运营、业主监督维权、部门监管执法提供了清晰可依的操作准则。市物业管理协会同步制定住宅物业服务费行业参考价及服务等级标准,明确物业服务费对应的服务事项及支出范围,严禁物业服务企业将运营成本转嫁公共收益,从制度层面划清两类资金的使用边界。
物业服务关乎群众生活品质,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漳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因地制宜推出监管举措。漳浦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城管执法局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依托“闽政通”等平台定期检查小区物业管理运行情况。云霄县打出线上线下组合拳:线下开设住宅专项资金账户,为公共资金安上“保险箱”,确保专款专用;线上依托“福建省住宅小区公共收益信息管理系统”,对收支数据实时录入,动态跟踪,让每一笔钱可查可溯。
“为推动物业管理体制机制落到实处,我们推动城市管理部门持续深化‘城管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等工作,通过压实行业监管责任,带动行业协会自律,全面提升物业管理质效。”市纪委监委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市城市管理局还创新参与机制,邀请市民对物业治理建言献策,推动解决物业治理难点堵点。截至目前,活动共收集物业管理相关建议243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569个。
“小区公共收益的分配、使用和监督,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乎民生福祉。”漳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跟进整治情况,完善“发现—受理—处理—督办—反馈”闭环监督模式,从根源上杜绝公共收益公开不到位、支出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共性问题,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通讯员 杨特团)
编辑手记 | 动真碰硬 务求实效
福建漳州通过“点题整治”推动物业公共收益透明化,以精准监督打通民生堵点,展现了基层治理的务实与担当。从群众点题到部门答题,从专项审计到制度闭环,整治不仅厘清了“糊涂账”,更通过专户管理、智慧平台、“三清单一指南”等创新机制,将公共收益晒在阳光下,让业主从“不知情”到“能监督”。
这场整治的背后,是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的协同发力,是群众监督与制度约束的有机结合。实践表明,民生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动真碰硬的监督,也离不开科学长效的机制,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凝聚监督合力、扎紧制度笼子,才能真正管好群众的“钱袋子”。(吴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法制舆论监督网
执行总编:曹锦宝
COPYRIGHT @ 2019 WWW.FZYL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舆论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廉政系列片《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 2023021963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374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