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山西省吉县乡村苹果园硕果盈枝,果农们忙着采摘秦脆等品种苹果。
“县里对我们的政策支持力度可大了……”吉县吉昌镇上东村第一书记薛文荣向走访的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介绍。原来的上东村传统乔化果园“树龄老、品种老、模式老”,老旧低能果园改造,需要近十年才能达到盛果期。面对这一问题,该县纪委监委发挥监督职能,积极与职能部门协调沟通,争取项目资金,助推产业升级。同时,强化“三资”监管,确保惠农政策、项目资金用之于民。目前,上东村已经布局建设了311亩矮化密植园,新建成的苹果矮化密植园3至4年就可以达到丰产期,实现了果树抗重茬、免休耕,打破了产业持续发展的困境。
“监督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吉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将继续把精准监督嵌入苹果产业发展的全周期、各方面,着力破除壁垒、畅通循环,为全县苹果产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以清廉生态催生更多富民‘金果’。”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通过监督压实责任,推动政策落地生根。聚焦苹果产业链薄弱点精准发力,围绕产业规划编制、专项资金拨付使用、补贴发放、技术推广服务等重点环节靶向监督,联合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深入排查资金监管漏洞、严查惠农政策执行偏差、细查苹果产业推进梗阻。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踏勘、随机走访等方式,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厘清权责、打通堵点,确保各项扶持政策红利精准直达经营主体和果农手中。
吉县纪委监委坚决整治苹果产供销领域存在的慢作为、不作为和形式主义问题。面对监督检查发现的柏山寺乡白子原村存在的集体资金流失,村干部慢作为、不作为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积极开展核查,发现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及村委会副主任两人以碍于情面为由,对该村集体土地承包款催收不力,导致集体资金损失。2025年3月,二人受到政务警告处分,同时对相关资金积极进行催缴。此外,县纪委监委还对负责苹果产业技术推广、质量监管、市场销售的领导干部强化提醒,压实履职责任链条。
苹果作为吉县的主导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超30万亩,年产量达25万吨,年产值超15亿元,更是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出口到英国等国家,产业发展造福万千农户。(通讯员 陈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法制舆论监督网
执行主编:王全明
COPYRIGHT @ 2019 WWW.FZYL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舆论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廉政系列片《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 2023021963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37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