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请您扫码反馈。”走进洛阳市民之家行政服务大厅,一张张“码上监督”二维码吸引了不少办事群众的关注。
为提升监督质效,推动实现干部作风持续向好、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河南省洛阳市纪委监委紧盯“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将126个综合窗口的800多名工作人员和2346个事项纳入“码上监督”范围,在市民之家行政服务大厅制作10块展板公开“亮码”,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实现问题反映“一键直达”。
“码上监督”的背后,是一张数字化智慧监督网。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大数据应用和基层监督深度融合,通过数据互联互通,有效整合政务、司法、审计、金融等部门信息,使监督触角由点及面精准覆盖,形成智能、精准、高效的大数据监督,为“码上监督”加码助力。
为补齐基层治理短板,针对基层监督人少、事多、面广等情况,该市纪委监委推动数字技术与基层监督深度融合,聚焦社保基金、城乡低保、特困对象补贴发放等关键环节,运用大数据手段丰富监督方式,增强精准发现问题能力,着力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以数智赋能推动监督提质增效。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基层监督的重点。该市洛龙区纪委监委结合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资产处置不透明、交易不规范、权益难保障等问题,打造“一码”监督智慧平台,将10个行业部门的惠民政策、惠民资金等数据信息和157个村(社区)的“三资”管理、“三务”公开事项集纳进来,让监督直达群众“指尖”。
“正是通过智慧监督平台,我们发现了某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问题。”洛龙区龙门街道纪工委负责同志介绍,通过智慧监督平台数据比对,他们发现了某村集体门面房租赁合同存在租赁期限长、租金价格偏低的问题。经督促整改,村委会根据专业部门评估价格,房屋租金由原来的12元/㎡调整为15元/㎡,租赁合同期限也由原来的20年调整为5年,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
洛阳市纪检监察机关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从数据碰撞、比对中找线索,在信息挖掘、分析中查根源,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线索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该市洛宁县纪委监委依托公务用车管理服务平台开展“智慧监督”,通过查看公车行驶轨迹、比对公车保养维修频率、核对加油卡管理使用台账等方式,对疑似“四风”问题精准高效处置,不断压缩“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空间;宜阳县纪委监委紧盯医保基金领域突出问题,通过“信息大数据筛、高频次多渠道管、智能监控平台查”等举措,深挖虚报冒领、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黄先锋)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法制舆论监督网
执行副总编:李守岭
COPYRIGHT @ 2019 WWW.FZYL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舆论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廉政系列片《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 2023021963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37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