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石首市纪委监委聚焦鄂湘省际协同确权登记落实情况强化日常监督。图为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跨域通办”专窗了解有关情况。陈欣 摄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系统部署。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找准服务保障的着力点切入口,强化政治监督,护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地见效?我们采访了三位地方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
本期嘉宾
刘光辉 四川省成都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余雪飞 湖北省荆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吴祚麓 安徽省芜湖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找准着力点切入口,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一贯到底、落地落实
记者:区域协调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如何找准服务保障的着力点切入口,护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地落实?
刘光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据独特且重要的战略地位,涉及地区多、部门多、领域多、层级多,必须聚焦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紧盯具体规划、具体政策、具体项目、具体措施、具体效果,以高质量政治监督护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发展。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年度重点监督任务清单,紧盯完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合力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等具体任务,建立进度监督台账。贯通运用明责、谈责、函责及政治谈话等方式,压实各级党组织政治责任。开展“点题式”“项目式”监督,着力发现推诿扯皮、弄虚作假、只说不做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通过制发工作提示、纪检监察建议书、履责提示函等,点对点推动整改,打通梗阻,扫清迷障,确保党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一贯到底、落地落实。
余雪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使命任务。荆州市立足打造全省支点建设先行区、当好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区域联动战略,积极链接汉襄宜“金三角”,主动融入宜荆恩城市群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全面提升经济集聚度、区域协同性和整体竞争力。我们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纳入政治监督重要内容,聚焦城乡协同、市内县域协同、省内协同、跨省协同“四个维度”,以项目为抓手,以目标为引领,建立“共性+个性”监督清单,将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均等共享、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等纳入重点监督范畴,加强与党委、政府督查部门及审计、统计、财会等部门的联动,精准发现并纠治不顾大局搞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跨区域协作中“踢皮球”“打太极”等突出问题,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同时,紧盯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确保权力行使、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干部成长安全,为荆州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格局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吴祚麓:安徽具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芜湖是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城市,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G60科创走廊的重要成员。我们扎实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为芜湖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一方面找准监督切入口,在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与长三角等地纪检监察机关协作配合,相互借鉴、启发思路,做到理念融通;跟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大局、定期研判,做到信息相通。另一方面紧盯重点任务,分层分类建立政治监督台账,市纪委监委聚焦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交通互联、生态共治、民生共享等长三角一体化重点任务,以及长三角枢纽节点算力联动机制和跨区域算力合作机制建设、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运营等重点项目,开展精准监督、全程监督;县区纪委监委结合实际,建立“一时段一主题”“一领域一重点”监督分账,把准监督着力点,实现上下联动、协同发力。
完善协同监督机制,确保上下一盘棋、步调一致向前进
记者: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一盘大棋局。护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地落实,如何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
刘光辉:保障重大工程项目落地落实是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单一的监督模式容易陷入“外行监督内行”的处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强化统筹调度,深化运用“室组地”联动,探索构建“纪检+专业”的协同监督模式,开展“嵌入式”“组合式”监督,通过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联合检查等举措,形成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监督格局。针对重大项目科技成果跨区域对接转化中可能出现的“各管一段、责任悬空”现象,成渝两地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协同监督联席会议与联合督办机制,对共性问题实行“一事一授权”。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和支撑性工程,构建重点领域同抓共管、执纪执法同频共振、廉洁文化同兴共享、队伍建设同育共强的区域协同监督体系,打造双城经济圈纪检监察协作的样板。针对成都都市圈重点产业链集群发展、氢能产业建设等重大事项,重点督促推动跨区域产业协作政策加快落地、项目资金高效使用。构建重大项目多维监督体系,全量接入全市最新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数据资源库,创新打造嵌入式数字监督模型集群,围绕5大关键环节设立智能预警阈值,建立“发现问题、提醒整改、跟踪检查、追责问责”监督闭环。聚焦线索移送更快捷、业务交流更及时、协查配合更高效目标,强化与属地纪检监察机构跨区域协商研判,推动问题同城化挖掘、线索同城化移送、信息同城化共享。
余雪飞:我们在建立健全跨地区跨部门重大战略协同监督机制上下功夫,确保上下一盘棋、步调一致向前进。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常态化协同监督会商轮值机制,充分协商、凝聚共识,找准问题症结,打破信息壁垒,联合商对策、议措施、定时限、明责任,打通协作不畅瓶颈。健全问题移交机制,坚持“属地+属事”原则,对跨区域项目推进缓慢、影响工程进度、严重阻碍项目实施等问题,加强督促指导,推动问题整改。健全督办问责机制,聚焦有困难有争议、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采取发函、挂牌、提级、驻点、领导现场调研等方式分类督办,通报消极应付、敷衍塞责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情节严重的分级交办问责,必要时启动提级办理。健全整改落实机制,坚持以效果为导向,实行问题整改跟踪监督和销号管理,确保整改实效。近年来,我们紧盯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创新发展等加强监督,对涉及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生态环境修复等项目建立监督清单,形成“一单一档案一情况”,保障项目廉洁高效推进。比如,护航江汉平原交通物流枢纽建设,聚焦宜常高铁、当枝松高速松滋段、李埠长江公铁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紧盯项目立项审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用电扩容、资金使用等环节,“室组地”联动,严查严纠推诿扯皮、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打通重大项目推进中的堵点痛点难点。
吴祚麓:我们着力解决方法不多、手段单一、效果不优等问题。明确“怎么抓”,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建立监督检查台账、发现问题台账、跟踪督办台账、查处问责台账,明确重点监督任务,开展“清单+闭环”式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推动“我要抓”,完善职能部门责任落实机制,协助市委在发改、住建、工信等部门建立细查、领责、优责、尽责、扛责、追责、复盘、报告等市直单位廉洁风险防治“八步强责”机制,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落实情况,厘清各方责任,定期开展述责点评。今年以来,紧盯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芜湖塔桥多式联运基地集疏运体系、长三角“一卡通办”等方面,督促整改长三角要素流通痛点堵点等问题31个。实现“根本抓”,完善重点领域权力制约机制,抓住定政策、作决策、审批监管等关键权力,加强对被监督单位“一把手”、领导班子成员、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结合监督发现问题和掌握情况,及时反馈,推动制定整改清单,以重点领域腐败问题系统整治推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让监督成果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
强化系统思维,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直观、更真切、更强烈
记者: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坚持系统思维,推动协同发力?
刘光辉:我们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基础性工作抓紧抓牢,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活动,深化“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建设,聚焦政策兑现、财政资金、执法司法、干部作风、安全生产等方面开展监督,推动成都优化营商环境70条举措落地见效。落实“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要求,紧盯涉及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对象,围绕存在的行业性、系统性、领域性腐败和行风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招投标、中介等领域腐败问题整治,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廉动力”。严肃查纠跨地域跨部门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与周边地区纪检监察机关联动协作,探索建立问题线索深挖快移机制。通过找准责任断点、制度空隙和监管漏洞,推动职能部门健全制度、堵塞漏洞,让群众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直观、更真切、更强烈。
余雪飞:我们将紧盯党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重点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是否存在贯彻执行打折扣、搞变通、做选择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地见效;推动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责任,重点纠治搞“画地为牢”、设置隐性壁垒、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等行为,对工作落实不力、推诿扯皮的,严肃追责问责。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的立项审批、招标投标、资金使用等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严查利益输送、违规审批、重复建设、“形象工程”等问题,严防专项资金被截留、挪用、套取。重点纠治在区域合作中“开会多落实少”“协议签了一堆、实事没办几件”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推动从“纸面合作”走向“实质协同”。建立跨区域协同办案机制,严肃查处在区域合作项目、产业转移、对口支援中搞权力寻租等腐败案件,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推动堵塞制度漏洞、规范权力运行,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
吴祚麓:护航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强化系统思维,做到协同发力,保障落地见效。我们将大力纠治涉及区域发展重点工作推进中存在的推诿扯皮、弄虚作假、只说不做等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督促职能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在平台支撑、供需对接、金融保障、技术支持等方面加快形成合力。聚焦重大项目立项、审批、招标、建设等重点环节,开展联动监督,着力发现并推动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推动数据联通,依托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建立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分散数据、打通信息壁垒,努力实现对重点领域权力运行全流程、可视化监督,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
编辑手记丨合力下好一盘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战略和政策体系,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积蓄强大势能。
四川成都、湖北荆州、安徽芜湖等地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护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地落实作为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具体行动,紧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落实情况强化监督检查,以高质量监督促进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区域之间、政策之间协同配合,打破地区壁垒,扫清市场分割带来的障碍,保障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区域协调发展跨越不同行政主体,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系统观念,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下好这盘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纵横联动四方、统筹联通内外的大棋局。纪检监察机关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不断健全对跨地区跨部门重大战略的协同监督机制,紧盯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推动制度协同、规划衔接、市场融合、设施关联,解决跨区域项目发展协调难、监督信息沟通不畅、责任主体不明、工作推进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合力下好一盘棋,一抓到底、善作善成,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李张光)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法制舆论监督网
执行总编:曹锦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