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扼“辽西走廊”东端,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77年前,辽沈战役中锦州攻坚战的胜利,像一缕曙光照亮了新中国的黎明,加速了东北地区解放、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一个苹果也是纪律”
车子穿行在乡间公路上。隔窗望去,成片的苹果园里硕果累累,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前边就是‘生生果园’旧址,辽沈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战士曾在这里驻扎,这里也是毛主席说的‘苹果故事’的发生地。”当地向导告诉我。
1948年秋,东北野战军集中主力70万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掀起了全国解放的浪潮。辽西地区是主战场,涵盖锦州、兴城、绥中等地,这里物产丰饶,尤其盛产苹果。时值深秋10月,正是当地苹果成熟的时节。时任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的罗荣桓指着苹果树说:“要教育部队,保证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无论是挂在树上的,收获在家里的,掉在地上的,都不能吃,这是一条纪律,要坚决做到。”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面对看似是自然馈赠的苹果,饥渴交加的战士知道,这是人民的财产,部队首长多次强调要遵守纪律,群众的一针一线、一草一木都不能动,“一个苹果也是纪律”。兴城攻克后,10师29团一部奉命来到城西的一个大果园执行任务。战士们不仅没有一个人吃老乡的苹果,还自发地为老乡打扫果园,将落在地上的苹果捡起,装在筐里,放到老乡窗户底下。
“不吃苹果”的故事,在当时东野各纵队中比比皆是。三纵七师宣传科长吕村夫在回忆录中写道:“来到了锦州城北郊的果园,正值秋收季节,红艳艳的苹果挂着晨露,在初升的太阳照耀下越发可爱,也诱得战士们直咽口水,但人民的军队有铁的纪律,群众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动,苹果就更不能动了。在连长的命令下,各班将地上的苹果扫在一起,腾出地方坐下休息。”四纵十师六十炮排九班副班长刘家生回忆:“我就在一个苹果园修工事,干累了躺在苹果树下休息都能咬到树上的苹果,可那个时候真的没有一个人去吃苹果,大家很自然地感觉不管是苹果还是别的东西,只要是老百姓的就不能动……”
1948年11月8日,东北野战军总司令部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特别提到某地有“大批苹果,战士一个未动”。看了这封电报,毛泽东第一次知道了解放军战士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事迹。
时隔8年,毛泽东对这件事仍记忆犹新,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此后,他始终把“解放军战士不吃老百姓苹果”的故事作为党风建设的典型范例。
在辽沈战役纪念馆,我看到了一面写有“仁义之师”的锦旗,这是锦州人民对英雄部队的褒奖。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用铁的纪律赢得了民心。
2022年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辽宁考察,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他意味深长地说:“毛主席说‘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这样的苹果,我们现在也不能吃。”202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再次讲起苹果的故事。一个小小的苹果,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清廉风骨和为民本色。
时至今日,“人民的苹果”依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锦州市纪委监委以“生生果园”旧址为依托,建起锦州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到这里重温历史,接受廉政警示教育。一个苹果,不仅是一个苹果!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不吃人民的苹果,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心存敬畏、守纪律讲规矩的生动体现。
“战术原则有千万条,勇敢永远是第一条”
在锦州城北的一处高地上,有一幢两层砖混结构建筑。“这是配水池战斗遗址。配水池是锦州城北门户,不打下它,就没有攻城的制高点,就拿不下锦州。”在辽沈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这座被称为“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前。在遗址外墙前驻足,历经风雨侵蚀和人工修缮,灰色墙体上累累弹痕依然清晰可见。当年锦州外围战中,配水池战斗最为惨烈。
配水池原是日伪时期的一个供水池,因地势高,可以控制锦义公路,为城北屏障。抗战时期,日军修筑了大量钢筋水泥永备工事和砖石结构的半永备工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守军又修建了十几个暗堡和明堡等永久性工事,配水池外还埋设地雷、电发火引爆的“航空炸弹”以及铁丝网,国民党军自诩配水池是固若金汤。据点守敌为一个800多人的加强营,都是老兵,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较强。
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7师20团1营接到攻打配水池的任务,营长赵兴元来自沂蒙老区,14岁参加革命,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戎马,身经百战,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战术原则有千万条,勇敢永远是第一条。”
1948年10月12日8时,配水池攻坚战打响。一阵炮声过后,锦州城北火光冲天。“出击!”在赵兴元的率领下,担任主攻的3连和担任助攻的2连官兵,乘着弥漫的硝烟,像两把利剑同时插向敌人阵地。我军炮火虽然摧毁了配水池的地表工事,但敌暗堡里的机枪仍在吐着火舌,子弹雨点般地射向冲锋的战士,3连1排被凶猛的火力压在壕坎下面,紧随其后的2排、3排进入外壕后,又触响了敌人的“航空炸弹”和地雷,3连官兵几乎全部阵亡。
从东北角突进的2连,在爆破突击中占领了4间红房子砖楼。红房子是国民党据点的前哨,看见红房子阵地丢了,国民党军的进攻更加凶猛,战士们坚持顶住火力,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在解放战争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很多受伤的解放军战士不顾个人安危,靠在墙上也要继续用机枪扫射,直到耗尽最后一丝力气。当时,重伤的通信员范俊卿牺牲前对赵兴元说:“营长,我是党员,是打锦州时牺牲的,是光荣的。你一定要告诉我的爸爸妈妈,我是沂水人。”
“没有战友们舍生忘死的冲锋和牺牲,就不会有后来的一系列胜利。”多年后,每次提及这场惨烈的战斗,赵兴元都会禁不住泪流满面。
经10小时激战,1营先后击退敌人30余次冲锋。此时的配水池已血流成河,疯狂的敌人再次反击,1营的官兵几乎全部牺牲。赵兴元带领剩余的战士坚持战斗,与前来增援的3营一起,最终攻下配水池,打开了进攻锦州的北大门,为攻克锦州奠定了坚实基础。战斗结束时,1营600多名官兵只剩下营长赵兴元和5名战士及1名随军记者。
配水池之战不仅是智慧的考验,更是意志的较量。如今,作为辽沈战役锦州外围战的重要历史遗存,配水池战斗遗址被建设成为遗址公园,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人民军队不怕牺牲、敢打敢拼的革命历史。
“我这官是为百姓当的”
“我在延安就做炮兵工作了,因我在苏联学习的炮兵,我很喜欢这工作。到东北后,人民炮兵大大发展,我很高兴地做着,身体比过去更好了,工作精力更大,工作也还顺利。”“至今家中情况不了解,常觉不安,特别母亲年迈,是否健在,时刻不忘,务请哥哥据实详告,如仍健在,请多予侍奉,以期胜利后还能团圆,至盼!”“各子侄辈,仍希统统推动他们出来参加革命工作或学习,才不致落到时代后边,甚至做对人民不利的事情。”
这是1948年9月8日,在奔赴辽沈战役前线前夕,时任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的朱瑞写给母亲和哥哥家信中的话。字里行间倾注了他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对革命即将胜利的喜悦和对炮兵事业的一腔热忱。然而,令人心痛的是,信还没有发出,朱瑞就牺牲在了锦州这片黑土地上,时年43岁。
1905年9月,朱瑞出生于江苏宿迁。1925年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回国。曾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参谋长兼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政委等职。参加了长征。后任八路军第一纵队政委、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等职。
纵观朱瑞将军一生,对党忠诚、不忘初心是其最鲜明的态度。
1945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让朱瑞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朱瑞闻讯后,主动找到毛泽东,说自己在苏联学习过炮兵,可为炮兵建设做些工作,起一点桥梁作用,副参谋长一职,请中央考虑合适的人选。他还从当时军队的实际情况出发,汇报了建设人民炮兵的初步设想。毛泽东对朱瑞这种不计较个人名利地位,主动考虑革命需要,以及在炮兵建设上的战略眼光十分赞赏,鼓励他“放手做,做一个桥头堡”。不久,中央任命朱瑞为延安炮兵学校代理校长。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朱瑞带领全校师生坚持教学训练,迅速培养了一批炮兵骨干。
1948年7月,朱瑞从前线回到哈尔滨,参加东北野战军司令部讨论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计划和准备工作,组织决定让他留在后方,但他坚持要求上前线指挥作战。同年10月1日,辽沈战役的炮火在义县城外轰鸣。炮兵与步兵密切协同,只用4个小时就占领了义县,歼敌约万人。朱瑞却在前线勘察最佳突破口时,为了一手数据,不幸触发一颗未爆的地雷,倒在血泊之中。
得知朱瑞牺牲的噩耗,毛泽东悲痛万分。中共中央在唁电中指出,“朱瑞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建设中功勋卓著,今日牺牲,实乃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巨大损失。”
为了革命胜利,朱瑞很多年没有回过家乡,与母亲最后一次团聚是1943年在沂蒙老区。看着朱瑞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军装,母亲流下了眼泪,不理解儿子为何当了大官还这般艰苦。朱瑞笑着把母亲的手放在自己胸口上:“娘,我这官是为百姓当的,苦日子快熬出头了。”
朱瑞牺牲14天后,锦州解放;1个月后,东北解放;1年后,新中国成立。锦州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这位炮兵司令员,朱瑞路、朱瑞小学、朱瑞广场,一个个承载着英雄荣光的地名,犹如不灭的明灯,为人们提供坚定前行的指引。
近年来,当地纪委监委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中的廉洁文化内涵,将一批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路线打造成锦州廉洁文化阵地,熔铸成新时代的精神家园。英雄之城,薪火永续。一代代后来人,用滚烫的赤诚之心,始终守护着这片锦绣山河。(孙现富)
★亮点荟萃
●“一个苹果也是纪律”。兴城攻克后,10师29团一部奉命来到城西的一个大果园执行任务。战士们不仅没有一个人吃老乡的苹果,还自发地为老乡打扫果园,将落在地上的苹果捡起,装在筐里,放到老乡窗户底下。
●人民的军队有铁的纪律,群众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动,苹果就更不能动了。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用铁的纪律赢得了民心。
●一个苹果,不仅是一个苹果!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不吃人民的苹果,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心存敬畏、守纪律讲规矩的生动体现。
●重伤的通信员范俊卿牺牲前对赵兴元说:“营长,我是党员,是打锦州时牺牲的,是光荣的。你一定要告诉我的爸爸妈妈,我是沂水人。”
●“各子侄辈,仍希统统推动他们出来参加革命工作或学习,才不致落到时代后边,甚至做对人民不利的事情。”
●中共中央决定让朱瑞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朱瑞闻讯后,主动找到毛泽东,说自己在苏联学习过炮兵,可为炮兵建设做些工作,起一点桥梁作用,副参谋长一职,请中央考虑合适的人选。
●“娘,我这官是为百姓当的,苦日子快熬出头了。”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法制舆论监督网
执行副总编:李守岭
COPYRIGHT @ 2019 WWW.FZYL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舆论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廉政系列片《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 2023021963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374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