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访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纪检监察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吴付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赵长军 张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进一步下大气力把党建设好,打造一支党性纯洁的队伍、纪律严明的队伍,使我们党始终不负人民,团结带领人民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如何理解“铁”和“硬”?为什么说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纪检监察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付来。
记者: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如何理解这里的“铁”和“硬”?
吴付来:中央八项规定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从制定之初就体现了极高的制度刚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既然作规定,就要朝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就要来真格的”“规矩是起约束作用的,所以要紧一点”。不加“试行”两字,用“一律”替换“一般”,上来就是硬杠杠,出手就是刚性约束。
铁规矩“铁”在何处?首先,制定这方面的规矩,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央八项规定坚持立铁规矩、强硬约束,强调的是以上率下、令行禁止。
中央八项规定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自我革命传统。党始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自身问题。此外,中央八项规定中厉行勤俭节约等内容,与中华民族“克勤克俭”“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增强了其文化认同感,使其更容易深入人心,促使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其次,“铁”还体现在制度设计上。其一,中央八项规定不是口号式的宣示,而是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例如,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厉行勤俭节约等,每一条都直指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约束力。其二,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是八条具体要求,更是党内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形成不断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对违规行为可直接依据党纪追责,制度刚性显著增强。其三,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要长期坚持的政治要求。2022年10月25日,党的二十大闭幕刚3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即是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强调必须始终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推动全党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而硬杠杠的“硬”则主要体现在执行上的动真碰硬、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肩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面临的执政环境异常复杂,自我革命这根弦必须绷得更紧。从严监督执纪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利器,对违纪违法问题必须坚决处理。今年以来,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多次公开通报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对这类问题,坚持露头就打、严查快处、公开通报,绝不姑息。过去十多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形成强大震慑效应。2013年8月,中央纪委建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月报制度,截至目前已连续144个月公开发布月报数据,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这一系列举措和数据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雷霆力度,中央八项规定从“破题之举”转化为“常治之道”,持续擦亮新时代管党治党“金色名片”。
记者:中央八项规定为什么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
吴付来: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在于它通过具体而微的切入点,释放出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把硬要求转化为改进作风的硬措施,推动严的基调一贯到底。以小切口撬动全面从严治党大变局,推动全党进行革命性锻造,成为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
首先,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产生了以上率下的强大示范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改进作风必须自上而下、以上率下。”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首先体现在党中央对“关键少数”的严格要求上。这种自上而下的示范作用为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行为标杆,激发了广大党员的责任感和行动自觉。当中央领导集体率先践行这些规定时,便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引领力,促使各级党员干部以更高标准约束自我,形成了良性传导效应。
其次,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中央八项规定聚焦于具体的作风问题,如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等,看似细微,实则是针对党风政风的变革。比如,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让党员干部有更多时间深入基层了解民情;通过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用,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现象。这些措施直接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重塑了党的形象,反映出中央八项规定在作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最后,中央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撬动全面从严治党大变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八项规定为突破口,推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协同发力。在政治建设方面,把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检验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尺,突出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建设方面,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全党集中性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加强正反两方面教育,推动全党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在制度建设方面,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这一新时代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严起,进而把严的要求体现到每一部党内法规的制定完善之中,全方位织密制度笼子;在反腐败斗争方面,通过严查“四风”背后的腐败问题,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深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
总之,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关键在于其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积弊,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巩固成果。
记者: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怎么理解这里的“长期有效”?
吴付来: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被称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就在于它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一阵风式的运动,而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制度性安排,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
首先,“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决定了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其背后往往与权力运行机制、利益格局、文化土壤密切相关。在高压态势下,一些“四风”问题可能暂时收敛,但一旦监管放松,极易反弹回潮,甚至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出现,如“电子红包”“快递送礼”等新变种。作风问题绝非小事,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只有坚持“长管长严”,才能防止旧病复发、新病滋生,确保作风建设成果得到不断巩固拓展。
其次,中央八项规定推动了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中央八项规定重塑了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也深刻影响了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如今,节俭务实、清正廉洁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党风政风的满意度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这种转变不是被动接受,而是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主动践行,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说,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是管党治党的“金色名片”,也有力推动了全社会移风易俗、化风成俗。
最后,中央八项规定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振奋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推动了党长期执政能力的总体性提升。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有效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起强大正能量。同时,它还推动了纪检监察体制、巡视巡察制度、问责体系的完善,有力提高监督实效,进一步提升了国家治理效能。
总之,中央八项规定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引领社风民风深刻变革,使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了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推动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面向未来,我们必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作风建设进行到底,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的成效持续释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法制舆论监督网
执行总编:曹锦宝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