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伊始,南昌城已热得像个蒸笼。外甥一家携上海同学邀我同游万寿宫夜色,说是近来此处热闹非凡,若不去见识,未免可惜。我思忖片刻,便应了下来。
暮色四合时,我们一行人来到宫前。虽已入夜,暑气却仍纠缠不去,蒸得人浑身黏腻。抬眼望去,但见宫前广场上人头攒动,竟似全城百姓都涌到了此处。外甥的儿子牵着母亲的手,上海同学的女儿也紧攥着父亲的手指,两双小眼睛却不住地往糖人摊上瞟。那摊位前排着蜿蜒长队,多是些稚龄孩童,身后跟着汗流浃背的家长。
"这人潮......"外甥媳妇掏出纸巾拭汗,话未说完便淹没在鼎沸人声中。外甥凑近我耳边道:"都是趁着暑假带孩子出来的。"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可见一群大学生围着一处临时舞台,台上艺人正在表演,音乐声、喝彩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震得人耳膜发颤。那些年轻面孔在霓虹灯下明灭闪烁,洋溢着用不完的朝气。
挤过熙攘人群,万寿宫的红墙赫然眼前。夜色中,朱漆宫墙更显深沉,檐角兽吻在灯光映照下栩栩如生。门前石狮被游人摸得锃亮,不知承载过多少双手的抚触。一个约莫六七岁的男孩正骑在石狮背上摆姿势,其父举着手机连声催促"笑一个",那孩子却只顾左右张望,对父亲的指令置若罔闻。
踏入宫门,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小吃摊位沿路排开,油烟裹着糖香,混着人群的汗味,竟调和出一种奇特的烟火气。有位糖画老师傅稳坐小凳,手腕轻转间,糖浆便化作展翅凤凰,引得围观孩童阵阵惊呼。
"姨爷爷快看!"外甥儿子突然拽我衣袖。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但见小桥流水处漂着几盏荷花灯,暖黄烛光透过薄纸,在水面投下摇曳光影。几位着汉服的少女倚栏拍照,银铃般的笑声穿透嘈杂人声,格外清脆。
我们择了条稍僻静的小径缓行。外甥正向上海同学讲述万寿宫典故,特别是许逊镇压孽龙的传说。众人听得入神,连两个孩子都安静下来。转过回廊,忽见一对年轻人在空地处搭了简易歌台,正自弹自唱。几个大学生接过话筒即兴合唱,引得围观者越聚越多,拍照的闪光灯此起彼伏。
不觉已近亥时,暑热仍未消退。孩子们开始揉眼睛喊困,我们便随着散场的人流向出口挪动。纪念品商铺里依旧拥挤,货架上的工艺品价格不菲却销得飞快。有位妇人正对着两个一模一样的瓷娃娃举棋不定,其夫站在一旁,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临出宫门时回望,万寿宫的飞檐在夜色中勾勒出庄严轮廓,而宫墙外的人潮仍在涌动。古老砖石与年轻面孔,肃穆宫墙与喧闹人声,在此刻竟奇妙地融为一体。这般热闹夜游,说是文化传承也好,谓之人间烟火也罢,终究是这座古城生生不息的证明。(江国良)
法治宣教中心
编辑部:刘小红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